2.速比
工作機件的速度,對梳麻機的產(chǎn)、質(zhì)量有重大影響。通常將兩個(gè)工作機件表面速度之比值稱(chēng)作速比。這是梳麻機上的一個(gè)重要工藝參數。
錫林的速度受到結構的限制,一般不予經(jīng)常變動(dòng),錫林速度通常在160~200r/min。在需要改變工作機件的速比時(shí),一般均改變其他工作機件的速度。分梳羅拉與喂給針輥的速比大小,間接地反映出喂入單位長(cháng)度的麻層受到分梳羅拉針齒作用數的多少和纖維受打擊力的大小。分梳羅拉與喂給針輥的速比一般為20~80。速比太大,則梳理度和打擊力均增加,易于損傷纖維而使纖維平均長(cháng)度減短;速比太小,則纖維梳理不充分,并絲、硬條增加,麻條質(zhì)量下降。根據逐步加強梳理的原則,由于喂入的纖維還比較混亂和纏結,因此速比不宜過(guò)大。但這一速比一般不常進(jìn)行調整,只有在纖維性狀相差較大時(shí),才進(jìn)行調節。
錫林與工作羅拉的速比應根據纖維不同品質(zhì)進(jìn)行適當調整。當工作羅拉速度減慢時(shí),速比增大,工作羅拉上的纖維得到錫林針齒梳理的時(shí)間增加,雖然有利于纖維的分梳,減少并絲和硬條,但纖維易受損傷,且分配系數降低,纖維受到的平均循環(huán)梳理次數減少,當工作羅拉加快時(shí),則與上述情況相反。因此,工作羅拉與錫林的速比過(guò)大過(guò)小均非所宜。目前,錫林與工作羅拉之間的速比為35~60。
各工作羅拉與錫林間的速比亦應不同,錫林與第一對工作羅拉的速比應較小,而后依次逐漸增加。錫林與工作羅拉的速比小,即工作羅拉速度快,因而分配系數增加,平均循環(huán)梳理次數提高,而對纖維的每次梳理強度減弱,這對于防止梳理過(guò)程中還沒(méi)有充分松散的纖維的斷裂和麻粒的形成是有利的,隨著(zhù)纖維的逐漸松散,根據逐步加強梳理的原則,逐漸增加錫林與工作羅拉之間的速比,以逐漸增加對纖維的每次梳理強度,減少纖維的損傷,并使纖維得到充分梳理,對減少并絲和硬條有一定意義。
錫林和道夫的速比不常變動(dòng),一般為20~30,其他機件的速比,如分梳羅拉與轉移羅拉,轉移羅拉與錫林,剝麻羅拉與工作羅拉,剝麻羅拉與錫林等,設定的原則主要是使纖維能順利地剝取和轉移。
上下壓輥與轉移輥的速比一般為1.1~1.5,由于上下壓輥的表面速度比轉移輥的快,因此,被轉移輥針齒所握持的纖維就以高于轉移輥針齒的速度移動(dòng),這樣被轉移輥針齒所握持的纖維就被伸直,但亦有部分纖維,當其被上下壓輥握持時(shí),轉移輥的針齒對它們已沒(méi)有握持力量,這些纖維就沒(méi)有伸直的機會(huì )。
CZ191型梳麻機的主要速比
機件名稱(chēng) | | | | 溝槽羅拉∶喂給針輥 | | | | 分梳羅拉∶喂給針輥 | | | | 轉移羅拉∶分梳羅拉 | | | | 錫林∶轉移羅拉 | | | | 錫林∶第一工作羅拉 | | | | 錫林∶第二工作羅拉 | | | | 錫林∶第三工作羅拉 | | | | [/tr] |
|